掌握技术:让学员快速掌握并能够运用标准工时定额管理的技术与工具
找准问题:帮助受训人员找准标准工时管理实施落地的关键问题与障碍
解决问题:帮助受训人员运用标准工时管理技术与工具现场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生成成果:现场形成企业标准工时管理实施落地的行动计划
快速转换:让管理者将标准工时管理的技能快速转换成企业的效益
掌握技术:让学员快速掌握并能够运用标准工时定额管理的技术与工具
找准问题:帮助受训人员找准标准工时管理实施落地的关键问题与障碍
解决问题:帮助受训人员运用标准工时管理技术与工具现场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生成成果:现场形成企业标准工时管理实施落地的行动计划
快速转换:让管理者将标准工时管理的技能快速转换成企业的效益
生产部门中基层管理人员
生产一线作为储备干部的绩优员工(须具备本企业或本行业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人员
模块一 标准工时制定与管理的难点
引导案例1
(一)这些情况多数生产企业都曾出现
1.工人薪酬在计时与计件中徘徊
2.一个工价,不知人力成本几何
3.工人工资如过山车
4.淡季老板心跳,旺季工人造反
5.干活的挑三拣四,分工的顾虑重重
6.一张单价调整申请单,难倒多少英雄汉
7.企业总感觉给得太多,工人总感觉不满足
(二)标准工时定额制定的普遍现状
1.高层压出来的
2.中层造出来的
3.基层胡出来的
4.员工蒙出来的
(三)标准工时管理的焦点与难点
1.不公平 不公正 不敢公开
2.矛盾重重、忙乱差累
3.错误的标准工时定额是根本原因
实战研讨演练与点评及课程重点回顾
团队研讨与实战演练辅导
团队研讨:
我们企业推行过计件或计时工资吗?实施的效果怎么样?
以往企业的标准工时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在实施中碰到什么样的障碍?
用关键词描述本模块的课程的感悟与收获
模块二 夯实标准工时定额精确测算的基石
引导案例2
(一)标准工时定额科学制定必先更新管理观念
1.管是什么 理是什么
2.管理的依据从那里来
3.标准工时定额从那里来
(二)正确标准工时定额源于最佳实践的研究
1.班组的最佳实践
2.企业的最佳实践
3.行业的最佳实践
4.理想状态下的最佳表现
(三)标准工时定额要源于科学的工作测量与分析
1.泰勒的三大实验与工作测量分析
2.工作测量与分析的目的、原则与步骤
3.工作测量与分析如何运用于标准工时定额制定
4.工作测量分析是科学的标准工时定额的基石
实战研讨演练与点评及课程重点回顾
团队研讨与实战演练辅导
团队研讨:
1.在实际管理中我们遭遇的管理困境的根本原因有那些?
2.用关键词描述本模块的课程的感悟与收获
实战演练:
1.研讨并共识部门工作中的岗位关键性排序,分析1-2个最关键的工作岗位存在的问题
2.拟定1-2个关键岗位的工作测量与分析计划书(用关键词描述)
3.分享工作测量与分析对标准工时定额准确制定的价值
模块三 标准工时设定与实施的关键步骤
引导案例4
(一)标准工时定额系统评估的评价维度
1.正确的标准工时定额必须是令人心服口服的
2.正确的标准工时定额必须是生产系统整体平衡的
3.正确的标准工时定额必须具有充分的行业竞争力
4.正确的标准工时定额必须具有充分的地域竞争力
(二)第一步:关键岗位梳理与排序
1.关键岗位排序是标准工时定额系统设定的起点
2.列出关键岗位标准工时设定的行动计划表
(三)第二步:关键岗位的操作流程梳理
1.梳理关键岗位的现有操作流程
2.制定该岗位操作流程的关键节点标准
(四)第三步:关键岗位操作流程优化
1.关键岗位标杆的测量分析
2.关键岗位的工作研究与突破
3.确定关键岗位最优操作方案
4.该关键岗位标准工时定额的初步确定
(五)第四步:关键岗位配置的线平衡
1.线平衡的目标性、系统性与前瞻性
2.线平衡是标准工时管理模式落地的关键点之一
3.线平衡与岗位配置的创新
(六)第五步:标准工时定额设定与三个区分
1.技术含量区分与标准工时定额
2.劳动强度区分与标准工时定额
3.稀缺性区分与标准工时定额
4.运用三个区分的方法分析关键岗位的定额指数
(七)第六步:标准工时定额的系统平衡
1.标准工时定额的企业内公平系统平衡
2.标准工时定额的行业内竞争系统平衡
3.标准工时定额的优秀员工激励系统平衡
4.标准工时定额的新员工成长系统平衡
5.运用系统平衡的方法分析关键岗位的定额指数
(八)第七步:从持续优化到阶段固化
1.完善的标准工时定额系统不可能一蹴而就
2.标准工时实施的三个关键点
3.标准工时实施关键节点的制度化
4.标准工时实施关键节点的工具化
5.标准工时管理必须先僵化再优化终固化
实战研讨演练与点评及课程重点回顾
团队研讨与实战演练辅导
团队研讨:
1.好的标准工时定额系统应该具备那些特征?
2.用关键词描述本模块的课程的感悟与收获
实战演练:
1.研讨并共识部门的关键岗位排序表
2.梳理一个关键岗位的现阶段操作流程
3.设定该关键岗位的工作测量分析计划书
4.运用线平衡理论分析最佳岗位配置
5.用三个区分方法分析该岗位的岗位指数
6.用系统平衡的方法分析该岗位的岗位指数
7.让标准工时管理落地的关键流程确定
【专业资质】
精益(精细化)管理+卓越中层管理实战讲师与教练
清华大学总裁班特约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继教学院特聘讲师
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特聘讲师
“八化管理法”实战管理系统创立者
【从业经历】
现担任:实战教练/常年顾问/培训讲师工作
现担任清华大学总裁班特约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继教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特聘讲师;
现担任“中国好讲师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工作;“中国好讲师大赛”安徽赛区总教练与总评委工作;
现担任多家大型国企精益管理落地教练工作;数家民企常年管理顾问工作;
曾担任:管理咨询师/企业高管工作
曾担任知行合一管理咨询机构高级合伙人;大道搏一管理咨询机构高级顾问;
曾担任达西浦国际实业(安徽)公司高管工作;毛毛食品公司、同庆机械公司总经理; 持续专注
持续专注于精益(精细化)管理实战落地、卓越中层快速打造的研究与实践;
系统运用的管理技术工具
绩效改进技术、行动学习技术、教练技术、精益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