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著名职业指导专家、心理学教授霍兰德指出:“假设其他情形相同,人和工作环境的匹配会带来工作满意度、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相反,如果工作和个人之见不匹配,会导致工作满意度低下、职业生涯道路的不稳定和工作表现欠佳。”
即使招聘面试官深谙以上道理,并掌握了诸多面试技巧,但仍常常为如何找到各个岗位的最适人才而发愁,为提高面试的准确率从而降低员工潜在流失率而头痛。
本课程旨在帮助面试官通过掌握MBTI®性格类型观察法(目前市面众多性格分析工具中唯一被列入心理学专业教材的心理测量工具,为世界前100强组织中接近九成的企业所选用,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一体),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
一方面,了解自己的心理行为特征和工作风格,认识在面试过程中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全面改善面试技巧,建立更为全面的观察判断系统;
另一方面,学会深入观察应聘者求职的核心动机和职业兴趣,更为精准地分析应聘者和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从而提高优秀员工的保有率和工作满意度,降低企业管理运营成本。
课程收益
掌握MBTI®性格类型观察法,认识不同性格类型及其带来的差异,为面试建立全面客观的观察系统
掌握在面试中快速识辨应聘者的性格类型的识人观人技巧,比较应聘者的性格优势和局限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更有效地实现人岗适配
深入认识应聘者内在的核心动机和职业兴趣,有效帮助选择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优秀员工
学员对象:企业管理者
培训方式: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演练、互动游戏、问卷测试
培训内容
前言:性格和性格分析
1.性格是什么
练习:左右手测试
2.认识性格能够帮助我们
洞见自我
洞察他人
影响他人
自我修炼
3. MBTI®基本内容介绍及施测
荣格的性格类型理论
麦尔和碧瑞斯的性格类型测量工具
填写问卷及结果分析
一、认识性格类型的心理行为差异
1.精力态度的倾向性:外向型(E) 和内向型(I)
你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哪方面?你从哪里获得动力?
外向型(E) 和内向型(I)性格行为特点
代表人物列举
自我定位:你是用嘴巴还是用眼睛找东西?
2.认知方式的倾向性:感觉型(S) 和直觉型(N)
你倾向于如何收集信息?哪些是你容易关注的信息和容易忽略的信息?
感觉型(S) 和直觉型(N)性格行为特点
代表人物列举
自我定位:你是看见树木还是森林?
3.决策风格的倾向性:思考型(T)和情感型(F)
你如何做决定?是基于逻辑分析的判断方式?还是基于个人价值观的判断方式?
思考型(T)和情感型(F)性格行为特点
代表人物列举
自我定位:你希望维持公平还是创造和谐?
4.生活态度的倾向性:判断型(J)和感知型(P)
你如何应对外在的环境?你偏爱怎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判断型(J)和感知型(P)性格行为特点
代表人物列举
自我定位:你喜欢按部就班还是随遇而安?
二、辨识不同性格类型求职者的招聘面试策略
【案例分析:各职业人群中不同性格类型的分布比例】
1.外向型(E) 和内向型(I)
【分组练习:沙漠求生】
外向型(E) 和内向型(I)的内在心理动力
外向型(E) 和内向型(I)的职业偏好
外向型(E) 和内向型(I)的适配岗位
2. 感觉型(S) 和直觉型(N)
【分组练习:看图说话】
感觉型(S) 和直觉型(N)的内在心理动力
感觉型(S) 和直觉型(N)的职业偏好
感觉型(S) 和直觉型(N)的适配岗位
3. 思考型(T)和情感型(F)
【视频案例:都是情绪惹的祸?】
思考型(T)和情感型(F)的内在心理动力
思考型(T)和情感型(F)的职业偏好
思考型(T)和情感型(F)的适配岗位
4. 判断型(J)和感知型(P)
【分组练习:装修】
判断型(J)和感知型(P)的内在心理动力
判断型(J)和感知型(P)的职业偏好
判断型(J)和感知型(P)的适配岗位
三、个性化面试技巧的指导策略
1.外向型(E) 面试官的优势和改善方向
2. 内向型(I) 面试官的优势和改善方向
3. 感觉型(S) 面试官的优势和改善方向
4. 直觉型(N) 面试官的优势和改善方向
5. 思考型(T) 面试官的优势和改善方向
6. 情感型(F) 面试官的优势和改善方向
7. 判断型(J) 面试官的优势和改善方向
8. 感知型(P) 面试官的优势和改善方向
余倩
职业健康心理教育专家
性格分析管理专家
心理学硕士
MBTI国际认证讲师
心理咨询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26届世界大运会形象礼仪导师
曾任国内知名企业TCL人力资源经理
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高级经理
内训超过500家企业,学员40000人以上
余老师拥有外资、国营、民营企业十五年的企业管理工作经验,曾任国内知名企业TCL人力资源经理,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高级经理,中石油旗下公司人力资源及培训主管;
在施耐德电气期间成功运用MBTI性格分析与测评工具,在人才选拔、沟通和团队协作、领导力发展等方面,有效实现优化人力资源,助力组织管理更具人性化;
其后十年致力研究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各个领域的应用,尤其是性格分析测评技术、情绪智力(情商)和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在EAP(员工援助计划)、焦点解决技术、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绘画治疗、家庭治疗、EMDR治疗、心理应激干预和组织危机干预等方面接受了系统的培训,为银行、通讯、电力、烟草、交通、教育等行业,以及政府机构、地方部队和社区等提供培训、辅导、咨询和心理测评等专业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旨在培养喜悦、健康、富有生产力的职业化队伍,有效帮助员工成就职场,帮助组织提高绩效。